7月26日上午十时许聚点股,在湖北省钟祥市洋梓镇官庄湖农场王家台村一片玉米地中,7名身着国家电网工作服的工作人员,肩扛手抬着数十斤重的装备,穿行向着220千伏双郢二回线路110号杆塔进发。
高温橙色预警下的太阳格外灼目,齐人高的玉米林中密不透风,热浪裹挟着玉米叶的清香扑面而来,汗水顺着工作人员的安全帽帽带滑落。
“注意脚下踩稳,小心玉米叶子挂伤眼睛!”国网荆门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输电带电作业班班长白桂明不时地关照提醒着今天的搭档青年员工黄照阳。
7月25日,工作人员在线路红外测温特巡中发现,220千伏双郢二回线路110号杆塔线路引流板温度高达111.5摄氏度,属于严重缺陷,该线路是钟祥市的主要供电电源线路之一,若不及时处理,极易发生线路烧断、跳闸停电事件。
检修分公司迅速制定带电作业抢修方案,决定采取“老带新”模式,5名青年员工加入此次工作班,并由从事带电作业28年的“老白”白桂明带着入职刚满2年的黄照阳登塔,开展地电位作业聚点股。
地电位作业,就是人员在铁塔上,通过绝缘工具对高压带电部位进行检修操作。白桂明介绍,“主要考虑到缺陷处温度过高,如果采取人员进入导线等电位作业,人体重量加上金属高温疲劳,可能引起导线从引流线夹上脱落,造成安全事故。”
10时52分,作业工器具装备全部运到110号杆塔下,现场工作负责人熊义龙下达指令:按照分工,做好准备工作。现场迅速行动起来:无人机组组装设备,地面作业人员检查绝缘绳索、绝缘操作杆等装备。
“鞋子和屏蔽服都要双联,连接线都要拧紧。”白桂明麻利地穿戴好装备后,帮黄照阳再三检查屏蔽服、安全带。
一切准备就绪,青年飞手方畅操控无人机对过热隐患点进行精确定位,随后青年飞手刘聪操作M300无人机将自锁跟头滑车、绝缘绳等工具精准吊装到地线上,为后续作业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安全带冲击试验合格,准备完毕,申请登塔。”11时20分,得到允许指令后,黄照阳手持双钩,迎着烈日开始向着铁塔上方攀爬聚点股,白桂明紧随其后。
这是黄照阳取得带电作业证后的首次实战。前期,老师傅白桂明带着黄照阳这批青年员工学理论、学安规,在实训场练习操作技能,迎峰度夏来了,正是检验大家“淬火”出师的时刻。
二十分钟后聚点股,白桂明和黄照阳到达20米高的铁塔横担处,开始指挥地面辅助人员起吊绝缘操作杆、工具材料吊装桶。接下来,他们需要对引流板进行“搭桥手术”——将两根引流线并联接入引流板两侧,通过分流电流的方式,降低引流板发热点的温度。
“来,起!”在绝缘杆头上挂好一个引流线线夹后,白桂明双臂发力,抬起5米长的绝缘杆,准备将引流线夹挂到远处导线上。黄照阳则举着绝缘杆,协助将引流线另外一头线夹挑起向前送。
由于绝缘杆很长,前方挑着8斤左右的引流线后,操作很是费力,线夹开口处需要刚好卡入直径40毫米的导线。连续两次没成功,白桂明指挥黄照阳将绝缘杆前段搁在此前运输装备的吊扣处,通过增加支点省力的方式增加手部操作的精准性。
随着“咔哒”一声,线夹终于卡入引流板的导线端,随后,两人默契配合,将引流线另一侧线夹安装到引流板的跳线端,第一根引流线成功安装。
13时10分,白桂明和黄照阳安装好另外一根引流线后,顺利下塔。两人脱下屏蔽服,里面的衣服和裤子已经全部湿透、贴在身上。
“感觉怎么样,高空上穿针引线,咱们输电也有‘绣花活’,胆大心细、身体素质和技巧一样不能少!”年近五十的白桂明递给黄照阳一瓶水,连说几句“小伙子不错”!
“在塔上有点紧张,太热了动作有点变形,回去我再好好练练!”首战顺利完成,满头大汗的黄照阳兴奋地说。
十分钟后,无人机组确定,“作业点红外测温温度41.9摄氏度,引流板温度恢复正常!”(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翀 通讯员 黄林)
富灯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